泸沽湖镇20xx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泸沽湖镇20xx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泸沽湖镇20xx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工作总结

近年来,泸沽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泸沽湖镇积极搞好劳动转移工作,认真组织农村青年及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动员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镇已有外出务工人员600余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制发了目标任务考核。总体思路是“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自主、服务保障”。为此,以镇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等。

(二)健全了服务管理体系,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在充实调整镇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基础上,指导各村建立完善农村劳务开发服务机构,从而形成了从镇到村组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三)强化了技能培训,提高了民工素质。为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将培训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分解了培训任务,明确了培训要求,总结出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阳光工程培训机制。

(四)进一步健全劳务市场,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积极筹建

驻外劳务机构。按照《关于做好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分解下达了各村劳务输出任务,并纳入年度考核。发展劳务输出能人450人。一个由政府、中介机构、培训机构、市场、个人组成的输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五)建立追薪机制,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切实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今年x月份开展了一次贯彻《劳动法》、《建筑法》拉网式检查,

(六)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强化转移就业维权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指导乡镇积极开展务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确保外出民工同等享受集体资产收益权,以解除外出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农民工素质任务艰巨。

(二)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系统、培训系统、输出系统没有连成网络,信息横向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共享,城区中介机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缺乏一个连接机制。加之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劳动转移供需联系不紧密,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有序进行。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x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泸沽湖镇20xx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泸沽湖镇20xx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工作总结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泸沽湖镇积极搞好劳动转移工作,认真组织农村青年及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动员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镇已有外出务工人员815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余万元。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

总结一年来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三抓促三变”:

1、抓宣传,转观念,变被动转移为主动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只有政府抓转移、农民想转移、社会促转移,才能取得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是干部层面,形成抓转移就是抓结构调整、抓农民增收的观念。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一定要从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抓起。为此,通过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召开会议、建立机构等多种途径,形成“不重视农转工作不是开明领导”的共识,使各级干部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实行城乡统筹的主要抓手,并将其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农民层面,形成洗脚进城,转移致富的观念。通过镇、村。社三级宣传体系,加强了对农民择业观念、就业形势和就业

能力及农转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重要成果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念,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旧观念,树立“洗去脚上泥,出去搛大钱”的新观念,激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的自觉性,增强了转移的主动性。

三是社会层面,形成农村劳动力是资源、财富的观念。通过宣传发动、政策鼓动、资源整合、利益驱动,工商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职技校发挥师资优势,民间组织发挥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共同开发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劳务经济。

2、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对此,我们实施“千名农民转移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一是制订政策,吸引农民。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镇政府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今后5年,全镇每年培训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人,采取“财政拨一点、乡镇出一点、部门帮一点、用工单位拿一点”的办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一次免费培训的机会,有一次免费推介工作的机会,并将培训和转移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村。

二是创新机制,带动农民。主要是开展“三种培训”,做到

“三个挂钩”。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与输出挂钩。通过与企业、城市的联系沟通,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稳定的接纳渠道,走“先招工后培训,以输出带培训”的路子。去年全镇通过订单形式,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70多人。开展菜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挂钩。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列出培训科目,走“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

3、抓配套,优环境,变无序转移为有序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是畅通转移渠道,只有畅通信息、健全网络,才能使劳动力转移真正变成现实。为此,镇政府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配套政策,积极创造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力转移环境。

一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各村乡成立了农村劳动力信息服务中心,建立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档案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设立有专业就业要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

二是健全转移就业网络。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培训网点的同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组织,支持有能力、有门路的人充当劳务输出经纪人,变盲目性转移为针对性输出,低效益外流为高效益输出,真正让劳动力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初步成效

我镇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转变思路与观念,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

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1、拓展了就业平台。通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了一定技术,学到了一些本领,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县内向县外转移,也有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国内走向国际,农民就业平台不断拓展。

2、促进了增收致富。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一方面减轻了众多农村人口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分割”,使留在农业的人口能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增效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大批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使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占到了整个收入的70%以上。

3、带动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而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他们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纷纷回乡创业,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块状经济的发展。

4、加快了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科技、道德、法制等综合素质,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使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

今后,我们将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上动脑筋,在构造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上下功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x月三十一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