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合作心得——郑颖

班级小组合作心得——郑颖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

郑颖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教学改革,容易让人变得浮躁。其实前人已经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还没来得及继承,就被要求进行这个改革那个改革,基础不扎实,改革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有充分地继承了前人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才有发展的可能。很多的所谓创新,其实别人早就做过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但毕竟自己没有经验,所以也只是把学生作为实践对象,边运用实践,边研究,边总结。

我就从班主任层面来说一说吧,可以为小组合作做点什么事情,称不上经验,也有些不好的方面,也许可作为前车之鉴。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1、班会课预告:跟学生讲一些实例,让他们体会到一个成功的班级,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单独作战,要能够让学生们互相约束,互相管理,用荣誉感和羞耻心让学生能自觉进步。

2、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按照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我给他们分了组,选了组长。我一直相信“相邻”和“强烈作用”之间的关联,所以让一个小组的同学坐在了一起,然后开始我们的小组合作之旅。

3、强化组长的培训

我们开展小组,把5-6个同学捆绑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也能获得自信。但从我自身来讲,当时我只是想有人帮我管班,让我从繁杂的琐事中抽身出来。所以我比较侧重进行了组长的培训,首先培养组长的责任心。教育组长要时时记住自己是小组的核心人物,责任胜于能力,作为组长必须有责任心。我总是跟他们说:“你在管理小组的同时并不会耽误你的学习,反而更令同学们对你的尊敬,既然老师把整个小组交给你了,你就必须得对组员负责。作为组长不能只关心自己,不仅要关心组员的学习,还得关心他们的纪律、卫生等等。”并且告诉他们每月会评优秀组长。其次要抓住时机提高组长威信,经常在全班面前表扬组长做的好的地方,特别是在管理和帮助组员方面做的好的地方,这样做一方面也带动其他组长的积极性,一方面提高了组长的威信,组长管理组员自然就不太吃力。给他们甜头的同时,我对组长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注意工作方法。我觉得组长不应该只是个“警察”,只起到监督的作用,更应该是可信赖的朋友,所以我总是时不时的提醒组长要善于沟通,善于拉拢人心。他们都领会的不错,各显神通。

第二阶段: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大集体是否团结上进与小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我都想方设法让小组活动起来。比如班会,比如义卖,比如学习成绩,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学生也在作文里写到:看到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出着古灵精怪的主意,不分彼此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是多么有价值且高兴的事情?? 我将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基本上都纳入了小组管理与评比当中。每月一积分,四周结束,利用班会,总的评价学生一月的表现,并据分的多少评出优秀组长,优秀成员及优秀组,学生非常踊跃,组员之间有了自律,出现问题在小组中解决,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班上的同学有了小组的荣誉感和羞耻感。每次在评选时,让每个小组来总结本组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

召开班干部会议,小组长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了解同学中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初步的成效:

1、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2、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3、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4、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瓶颈期——存在的问题

感觉小组合作的形式还是大于内容,小组长还是像我的秘书,帮我处理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达到完全自主管理,让我失去“存在感”的效果。

1、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何优化。

2、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机械化的危险,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3、每周的量化考核还是比较低级和粗略,时间长了,学生没有了感觉,让小组的良好约束作用大打折扣,前期的各种良好表现变成了短暂繁荣。感觉要寻求更有效的方式来评价小组合作。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的合作行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没有持续的要求,所以学生的合作行为随意性明显,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制度毕竟是外在的,还是要转变成学生自发的内在驱动力才行。

4、小组在学习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可我却越来越担心他们。因为失去了自主探索的小组合作是肤浅的,那是华而不实的,作业永远完美,但是成绩却不会进步。

没有任何课堂改革能轻松打开陈旧的局面,也没有任何课堂改革不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拉开序幕,就让它慢慢演绎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愿,这个故事能有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结局。


第二篇:班教小组工作心得


取消班主任,由几名班级任课教师与原班主任结成联盟,组成班级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在孩子们看来,班主任是最权威的,而对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都要通过班主任了解。但现在,班主任这个职务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班级教育小组,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班上的大事小事通过 “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的办公制度来一起商量解决。这样的模式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作为班教小组的成员,心里有一些心得体会如下:

一(4)班的班级教育小组核心成员是我与语文老师两人组成,她是组长,也是原来的班主任,变成组长后,她还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两人对应地要“牵手”一些学生,对学生的全面状况进行关注。

在一次周例会上,我们分析了学生的情况,认为班级里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有的还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上课有点随便,思想也不能集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要多关心、多照顾学生,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健康成长。课间,我和组长轮流进教室,观察学生的下课情况,一下课提醒学生要先上厕所,喝水,最后再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游戏,。

标签:

相关文章